当前位置:首页-检察文化
检察文化
岳父家的大房子
时间:2010-05-07  作者:杨小军  新闻来源:新县检察院 【字号: | |

  儿子两岁了,天天嚷着“去姥爷家玩!”妻子拗不过纠缠,埋怨的看我一眼,抱着儿子离开我们租住的小屋。看着儿子在岳父家楼上楼下的窜跳,我心里一阵自卑,什么时候我也能有自己的房子呢?

  听妻子说,岳父15岁就到吉林当兵,18岁入党,22岁提干。七十年代末,岳父转业到地方,因为舍不得那一身绿军装,就向新县县委组织部门申请进检察院,要穿那身豆绿色的检察制服,因为这事,岳母还和岳父吵了一架。那个年代,粮食、供销部门是好单位,转业的部队干部都朝这些部门挤,而检察院刚刚成立不久,连办公的地方都是暂借在新县公安局大院内一间废弃的仓库里,更别提福利、待遇了。可是岳父就是认准了检察院,调令一下,第二天一大早就到新县检察院报到了。

  记得有一次和岳父谈起检察院的往事时,岳父眼圈突然湿润了,感叹的说了一句:“那些日子太艰难了!”

  当时检察系统刚刚恢复重建,检察院一共5个人,办公地点潮湿、阴暗,几张长满绿苔的破桌子拼在一起就是办公桌了。其他4位同志是“文革”以前新县检察部门的老同志,听说检察系统重新组建,向组织申请重新上班。岳父报到的第一天,检察长握着岳父的手说:“小伙子,咱们检察事业已经迎来曙光,好好干吧!”那一年岳父27岁,其他的几位老同志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。

  因为没有办公地点,检察长交给岳父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搞基建,要建新县检察院自己的办公楼!那时国家物资正是困乏的时候,要建自己的办公楼谈何容易,县里为修建水利工程,财政早已困乏,检察院建办公楼只能靠自筹资金。岳父向检察长请了半个月假,背起行军包坐上开往东北的列车,找以前部队上的老领导去了。半个月后,新县公安局大院里突然开进来十多辆军车,将钢材、水泥等建筑物资卸下后就走了,检察长半天才反应过来,从卸物资的人群里把岳父拉了出来,此时的岳父人瘦了一大截,胡子拉碴、面容憔悴,浑身上下糊满了水泥粉尘。

  第二年,检察院的办公楼在新县繁华的航空路上建了起来,虽然只有十几间办公室,但对于几位检察人来说别提多高兴了,他们毕竟有了自己的“大房子”,有了属于自己的办公室。

  2002年,我通过全省招录进入了新县检察院,检察长领着我在新建的7层办公大楼内走了一圈,自豪地说:“小伙子,咱们检察事业已经蒸蒸日上,好好干吧!”那时我22岁,新县检察院已经有60多人了。

  前段时间,信阳市检察院的几位同志到新县检察院视察,感叹之余谈到如今检察机关的变化。其中一位同志谈到一件往事:八十年代初,市检察院的同志们听说新县检察院的办公楼特威风,而且是老秦一个人从部队上跑材料建起来的,都想来看看。有一年夏天,市法院要在新县公开审判一起重大故意杀人案,市检察院一下子来了五、六个同志,这可愁坏了检察长,县里的招待所、街头的旅馆住满了来公开审判的有关人员,夜晚在哪休息呢?市院的一位同志说:“没事,我们到老秦家去住,新县检察院的大楼他都能建的起来,家里的房子一定宽敞!”检察长一时无语,带着市院的同志来到老秦住的地方,市院的同志们看后,握着老秦的手半天舍不得松开,夜晚就在检察院办公楼里搭地铺睡了一夜!原来老秦还没有房子,暂住在爱人娘家的小厨房里!在座的几位同志唏嘘不已,感叹那个年月,国家正在发展,检察事业刚刚起步,每个人浑身都有使不完劲,拼命的干工作,总想挽回“十年动乱”中失去的岁月,不讲条件,不求待遇。

  老秦就是我的岳父,2005年退休后,他和岳母贷住房公积金住上属于自己的房子。

  如今检察长交给我的一项工作任务也是搞基建,建河南省检察系统红色教育基地。每天在工地上,我顶着烈日,监督施工人员按计划作业;冒着酷暑,在展厅里和设计人员商讨展览内容,为了教育基地早日竣工,加班加点的工作着。妻子心疼夜夜归家的我,岳父安慰的说:“当初我和你妈也没有房子。干工作应多想着国家的事,检察事业发展了,国家富强了,才能有你们幸福的小家庭!”